语言障碍未阻发展 中国移民不谙英文闯美主流职场

据美国《侨报》报道,移民问题专家日前接受采访时指出,过去10年,来自中国大陆的移民增长幅度超过世界上其他国家,但其英语熟练程度低于其它族裔移民的平均水平,语言不通是中国移民融入美国社会的最大障碍。

不甘平庸 脱颖而出
于先生在上世纪90年代携太太和两个子女移民到纽约。
于先生一到埠就要面对很严峻的“生存危机”:全家四口人要吃要住,孩子还要读书,于先生的压力很大。
当时和许多新移民一样,不会英文生活已经很不方便,更不要说找工作了。于先生在中国是一名电器维修师,到纽约后想找到和自己以前专业相关的工作,发挥自己的技术专长,但是花了很大精力仍然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于先生无奈之下只好到餐馆洗碗、到制衣厂车衣、到杂货店帮工。这些工作为于先生一家解决了基本的温饱,但是于先生觉得这不是长久之计。
不久,于先生找到一家中国人开的日用品生产厂。在这个日用品厂里不需要会英文。于先生虽然有了集体的工作环境,但是仍然是做一些简单的工作,无法发挥自己所学。经过一段时间的沉寂,他决定不能再这样虚度下去,决心要有一个大的改变。于先生开始学习日用品的生产技术。因为不会英文,所以没办法参加任何英文的培训课程,资料都是用英文写的,于先生开始发愁。后来于先生开始通过电视、上网、托朋友从中国带中文的相关书籍进行学习,这种学习是非系统的,学习者必须付出非常大的努力,靠自己思考和摸索着前进。于先生一边学习,一边在工作中实践自己的理想。
有一次,老板分派了一个项目到分厂,分厂经理将这份工作交给于先生完成。于先生接到项目立即开始做实验,实验过程很艰难,经历了多次失败。于先生将每一步的实验都记录下来,做成一份分析报吿,报吿里详述了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对实验做了各方面的总结。在一步步努力下,最终完成了经理分派的任务。当他把这份报吿和成果一起提交上去的时候,老板非常吃惊,在自己的员工里竟然有这样刻苦钻研的高水平人才。于是老板将他提拔为公司的技术员。

勤能补拙 种瓜得瓜
在技术员的岗位上,于先生面临着更多的项目硏发。在每一次的项目研发中,于先生都要根据产品的特点和要求进行实验,实验完他都将结果进行对比,找出差距,再进行下一步改进,就这样反反复复直到成功为止。研发的精神压力是巨大的,于先生不得不经常熬夜,最艰苦的一段时间几乎一个月没怎么睡觉,从那以后于先生略胖的体型迅速暴瘦,以后的几十年里也没胖起来过。
在日用品的开发中虽然不需要用到英文,但是对于外界的新产品、新技术,没有英文仍然无法快速获得讯息。于先生就开始向同行学习,他在同行中交了很多好朋友,从他们的只言片语中获得技术灵感,但是同行不会把真正和完整的技术吿诉他,他就靠自己的聪明才智从一点一滴的讯息里发现有用成分并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
经过10年的奋斗,于先生完成了从工人到技术员到分公司管理层,最终升到总公司厂长,年薪10万美元,在一个英语国家不会英文也达到了高薪水平。该厂的产品现在已经行销全美,占据华人市场最大的比重,并且进入了非华裔市场。于先生说现在主要从事管理工作,有时候需要接触英文,于是他配了两个会英文和中文的助手,协助他在管理资料、数据、与美国伙伴和客户的交流中进行翻译。
对于不谙英文的求职者,于先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如果不懂英文,要在中文环境的企业里找一个自己有兴趣的工作,并且全心全意地投入这份工作,不要斤斤计较个人得失,不要怕被工友、同事讥笑“傻干”。美国是个自由竞争的国家,行行出状元,只有比别人有更强的敬业精神,在这个公平竞争的社会里脱颖而出,早日实现自己的美国梦。
于先生也坦言,他是因为年纪大了,学好英文实在不容易,如果再年轻一些,能够多学英文会获得比现在更高的成就。如果是年轻人,还是鼓励多学英文,多一些选择的机会。
文章来源: 中新网 于 2012-10-05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被阅读 28001 次)
关于口语100 | 青少年安全上网 | 免责声明 | 相关新闻 | 听说秘籍 | 联系我们 | 其他手机产品 | 虚拟校园

Copyright © 2011 my.kouyu1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