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21【清睿智能信息化先声论坛】
姜锡伦:“口语100”与英语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创举
2015年11月28日,深圳市福田区教研室与清睿国际教育集团在深圳市福田区外国语学校联合推出了一堂别具一格的“口语100”与八年级英语听说课程深度融合的展示课。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正在从“初步应用整合”的国家层面向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世界先进水平迈进,因此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为了深入发掘这节课的丰富内涵,笔者试图从以下六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一、课堂准备充分

执教教师:杨柳青(深圳市福田区外国语学校);
课型: 信息化与听说课深度融合;
时间:45分钟;
教具:电脑、白板和黑版1个/台;
学具:ipad、tablet heard;
教学环节:家庭作业展示、新课导入、新课学习、语言输出和课堂小结。
教学方法:blended teaching &task-based instruction。

二、教学设计理念新颖

教学设计运用了“creative thinking”,将学生应用“口语100(网络学习空间)”自学、信息技术应用和合作探究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聚焦“口语100(网络学习空间)”与英语听说课程的深度融合,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凡是学生能做的,老师一概不介入,留足学生自学、合作探究空间,力求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化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三、教学方法有了颠覆性变革

从严格意义上讲,这节课杨老师没有“teaching”任务,只有leading-in 和comment(当然这仅限于听说课)。在新课导入环节,杨老师只提了一个问题:”Boys and girls,do you like travelling?”;“Topic”教学,杨老师只在白板上展示了 “Places to go”和新课学习内容(Vocabulary learning, Video: Top ten attractions in Hong Kong, Listening & Retelling one a trip in Hong Kong, Listening & Retelling educational exchange visit, Debate: Pros & Cons of Educational exchange visit);接下来的课程,都是由学生按照杨老师所布置的任务,依托信息技术,逐一完成。如:词汇教学由ppt和“口语100”共同完成,从图片到生词再到句子,做到”音、形、意“的统一。课文领读由Ipad 来完成。背景知识介绍,老师直接从 “口语100”资源库中抽取。语言输出环节(debate)由一位女生主持等。真实地展示了信息化课堂教学必须建构在以学生学习为主、教师主导为辅的基础上。

四、教育信息化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自然流畅

如前所述,在这节信息化听说课里,老师没有“teaching”的内容,“teaching”任务(带读、领读)由“口语100”和电脑、ipad来执行。“课前作业点评”,杨老师根据“口语100”评价系统的统计结果,对上周学习之星进行了表扬。在作业展示环节,杨老师用的是“口语100”的动画技术。作业展示不再关注学生答对了多少题,得了多少分,而是展示了学生课后通过“口语100”合作配音作品,直指信息技术应用和学生综合语用能力培养的核心。新课背景介绍用的是“kouyu100”资源库材料……,完全达到了课堂教学与网络学习空间深度融合的目标。

五、课堂高效而充满活力

杨老师这节信息化展示课再次表明:高效课堂必须建立在充分激活学生内生学习动力的基础上。这节课之所以在语言输出环节(debate)能取得如此成功。主要原因是这节课无能是语言材料还是信息化教学设计或是课堂教学方法的应用,都充分建立在该班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知心理基础之上。譬如:在作业展示环节,使用的是“口语100“动画和给电影配音,新课导入话题是“Do you like travelling?”,新课学习内容“Places to go”等,无疑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此外,信息技术保障充分,有“口语100(网络学习空间)”、电脑、白板、ipad tablet heard 。即使是语言输入环节,还是由学生主持,老师的作用仅限于课堂组织,新课导入,点拨和鼓励。所以,学生的原生动力能被激活。当然,学生能正确应用“kouyu100”学习是这节课成功的关键。

六、改进意见

1.老师分配给学生的操练时间基本上没有落实到位。
2.虽然课堂发言人次较多,但是基本上都集中在前几排的英语尖子生中。
3.小组合作学习和学生学习问题如何解决还有待进一步关注。以上是自己的几点学习体会,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同行批评指正!
清睿国际教育集团课题组 姜锡伦
2015年12月8日